时间:2019-06-21 03:46:28
1、判断题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这说明了
[? ]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极大化是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欧洲开始走向联合的标志是(?)
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B.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欧洲联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使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B.一战期间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C.大炼钢铁使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D.有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左图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但在一战期间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右图反映出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一五计划”, 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C判断不正确,大炼钢铁是指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与图片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台湾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3)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4)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
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4分)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2分)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分)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6分)
(4)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6分)
本题解析:此题以于右任的诗词为情境,考查台湾问题及海峡两岸关系。解答(1)主要结合于右任的诗境进行回答。主要说明了思念家乡的愿望,表达了渴盼统一的情怀。(2)联系明清时期史实答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的斗争,可以列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内容。(3)结合教材内容答出史实,主要是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等相关内容。(4)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主要从一国两制形成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台湾尚未和祖国大陆统一。但是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老子的最高哲学概念是(?)
A.仁
B.礼
C.德
D.道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并提出“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