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五)

时间:2019-06-21 03:36: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图,“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右图为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根据选项结构,①②③④中排除一个即可,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可知是左倾错误导致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倒退,而不涉及对社会制度的冲击,因此②排除即可。
点评:注意理解“文革”期间由于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重建与完善的主要成就,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由于粮食和日用品产量有限,我国曾经对粮食、食油、布料等实行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工农业产品的增加,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政府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当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取消票证表明我国
A.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物资比较贫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比较低;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商品供应量大幅增加,政府取消了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取消票证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故选A。
点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体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创新。近三年高考中均在本知识点有命题出现,应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主线,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同盟会纲领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建立民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其主旨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因为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发展以及闭关锁国政策,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点评: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与发展的特点: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其内容既有较明显的继承性与共性,也有和时代特征相关的特殊性。②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过程也始终矛盾交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地方和中央关系的博弈(皇权加强意味着地方割据势力削弱,反之就膨胀);政治行政手段和不同程度思想文化专制措施的结合。③维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是历朝封建统治者实行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其中前者是根源)。④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前期的秦汉至隋唐时期,其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等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北宋至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则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传统制度”是指?
A.高考制度
B.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高级职称评定制度
D.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