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3:19:30
1、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 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项错误,人文主义是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②项正确,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民本发展到君本;③项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则是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作为自己的目标;④项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和新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故选C。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先秦儒学大都是以反对苛政、主张仁政作为首要的目标,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发展成了维护君主统治的有力的工具,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 13.4% |
1921—1926年 | -4.5% |
1927—1936年 | 8.7% |
1937—1945年 | -2.45%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此题是关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脉络历史背景的理解,1927—1936年的第二次快速发展不是像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引起社会剧变产生的结果,而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因此A错误;B、C 、D 项表述符合史实;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少数民族风云人物系列”中选取了以下三位历史人物:松赞干布、
阿保机、忽必烈。上述人物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完成本民族统一,创建政权
B.结合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C.仿效中原官制建立政治制度
D.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的开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题干中情形即是这一方针贯彻实施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