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1 03:03: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
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木
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
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
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
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
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
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
的力量。
——摘自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
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
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性命。
——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1945年)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
日本人调查该市死伤人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余万人。而伤者也大多无法治疗。
——摘自《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纪》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观点?(5分)
(2)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2分)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2分)
(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战略轰炸的打击,优势的海军;综合因素——日本经济潜力小,美国的决定作
用;苏联军队参战。(5分)
(2)减少了美英等盟国人力物力的损失,加速了大战的进程。(2分)
(3)这是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恶果,大量无辜平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2分)
(4)否。没有提到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没有提到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投降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日本战败的原因。
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2)问考查了在日本投降过程中原子弹的作用;
第(3)问是对战争的反思;
第(4)问是对日本战败原因的全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基本落空的是
[? ]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B.?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C.?战后建立联合国 ?
D.?战后合作宣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观察下列关于二战的漫画,回答问题。

(1)图1讽刺了什么事件?(2分)图2中为什么美国超人带着斯大林和希持勒去接受审判?(2分)
(2)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6分)


参考答案:
(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2分)原因:二战前,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蓄意扩张,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它使苏联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同时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2分)
(2)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在国际交往中,一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我们热爱和平,也要做好反侵略准备;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揭露侵略者的阴谋,制止侵略战争的爆发。(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二战前苏德的外交关系。第(1)问,注意理解漫画的题目“笑里藏刀---希特勒与斯大林的拥抱”,结合题干中“二战”可知漫画讽喻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由漫画2中的“审判”可知原因的分析应从消极的方面分析归纳;第(2)问,可以从决定国与国关系根本因素——国家利益、要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等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人说:“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是“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事件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国际联盟的建立
C.干涉苏俄革命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发表广播演讲:“我们在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是不能仅仅为了它不顾一切的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这里的“小国”指(  )
A.荷兰
B.奥地利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张伯伦的演讲意为牺牲小国来保全英国,这是绥靖政策的体现。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高潮,与之相关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答案为D。ABC与之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