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57:21
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流派纷呈。如“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贱;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请按次序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派别(?)
A.儒、法、道、墨
B.法、儒、墨、道
C.墨、儒、道、法
D.法、墨、儒、道
2、判断题 1972年中日建交,数年后小泉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走入低谷。2006年10月安倍晋三来华访问,最近因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使中日关系再次走入低谷。以上事实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B.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C.日本对外政策因国内外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D.日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3、判断题 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
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
4、判断题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材料一?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博览会,有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此后,世博会逐步成为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全球规模的盛会。
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这届博览会历时七个月,与会人员达1900多万人次。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两届世博会分别能展出当时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4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展品较有代表性的有绣像、景泰蓝和字画。刺绣作品《耶稣像》获一等奖,售价高达13000美元。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从而生动地展现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成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中国展品在本届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5分)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并概括指出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5、判断题 (28分)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6分)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8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