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1 02:55: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93年欧盟的成立
B.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C.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D.2002年欧元作为欧元区单一货币正式启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是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欧洲联盟是经济政治实体。B项条约的签订只是决定要成立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是在1993年,故选A项。CD项是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在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提上了议事日程。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因此不是70年代的成就。故选D。A项是在1979年;B项是在1971年;C项是在1972年。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据此回答: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
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③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①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②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关系史实的正确评价以及对良好民族政策的多方面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他认为以历代兴亡的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用来考察当今的利弊得失。故选D。
点评:本题以唐太宗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历史学的镜鉴、治世、明理的社会功能。类似的题目还有: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考证历史事实? B.把握历史规律? C.分析历史原因? D.描述历史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个“它”指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方针
C.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的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所以A正确,BC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