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53:34
1、判断题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不难得出材料主要讨论了刑和德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道家学说的是
A.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冯友兰)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任继愈)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A项强调人的重要性,是儒家思想;B项人要顺从自然,属于道家思想;C项强调人的品德,属于儒家思想;D项强调政府的作用,法的作用,属于法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围绕这段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B.美国试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
C.美国的意图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破产
D.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
A.“除井田,民得卖买”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 ?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邦制不一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以②说法错误,再结合材料信息,③④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