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9-06-21 02:42: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10月31日,“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1911—2009)去世,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为祖国做了巨大的贡献(如下图文)。关于中国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技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在1964年和1970年
C.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C.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 某同学在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时设计了一张表格。请你结合所学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的填写。(6分)

?
重大事件
影响
主要途径
第一阶段
(15~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第二阶段
(18~19世纪中叶)
?
世纪市场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应当为建设一个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而承担责任,并将“建设一个世界贸易多边体系”作为今后美国对外经济的基本目标。——罗斯福(1933年)
回顾30年代竞相降低汇率,一个接一个的国家……货币贬值,你们完全毁掉了货币,造成了混乱。我们说,世界再也经不起那样折腾了。——怀特(1944年7月)
2. 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包括哪些主要机构?(3分)
20世纪以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截止到2006年,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
3. 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说明推动这种趋势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1. (6分)
阶?段
重大事件
影?响
主要方式或途径
X? X? X
新航路的开辟
X? X? X
殖民扩张和掠夺、商品倾销、资本输出、武力威逼、殖民统治等(或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主要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或以英文缩写表达)(3分)
3. 趋势:经济全球化。(2分)因素:科学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清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给满分)


本题解析:(1)注意纵向联系: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大支柱。
3.注意材料信息“20世纪以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 可以得出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原因:1)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3)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点评: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
  2、审题(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
  3、精读(带设问、获信息,联教材,列提纲)
  4、作答(答出层次、完整、规范、面广点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明、清王朝在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但实施地区有限,西南大部份地区仍然实行土司制度;清雍正年间将很多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设为流官。改土归流后,在原土司地区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
材料二:西南地区各民族人民为缔造祖国的历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使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西南地区的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读材料一,归纳明清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政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2)试述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举出建国以后到1966年西南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两例。


参考答案:(1)①同:改土归流,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异:明朝改土归流限于个别地区,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②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
②符合题意的事例即可


本题解析:借助中国古代和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考察学生的历史识记和再现的能力。
①题:根据材料仔细阅读进行比较,便可获取正确答案,再根据相关史实回答影响。
②题:根据课本的知识,即可组织正确答案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