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40:01
1、判断题 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能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文献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②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幅图片是20世纪两次国际回忆的历 史记录。从甲图到乙图的回忆可以看出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变化是
A.从争霸到结盟
B.从结盟到扶植
C.从宰割到纵容
D.从对抗到联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根本上是由于:?
A.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政治格局被打破
C.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壮大
D.美苏形成政治、军事力量的均势格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
——《雅尔塔》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9分)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2分);需要迅速解决结束战争(2分);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9分)
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3分);对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推动了雅尔塔体系的形成(3分);打上了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3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雅尔塔会议是二战过程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召开的背景可由教材内容直接归纳总结,也可以从材料中的时间及其他的信息来归纳总结。材料中的“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 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等表明二战虽然向着有利于正义的一方发展,但要想战胜法西斯国家还需要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同盟胜利后还需要重新分配利益关系,所以召开了这次会议。
(2)第二问,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个方面是要从其积极的方面分析,它对战胜法西斯势力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它的第一个积极作用,第二个积极作用是确立了战后的秩序。它的消极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特点:同盟国和轴心国军费总量都得到增长;同盟国由落后变为领先;美国的增长量最大;德国投入的军费总量在轴心国中的比重最大(9分)
(2)原因: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北非战役的失利刺激了军费增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的激烈较量(6分)
本题解析:
根据表格,可以从同盟国和轴心国总量、同盟国、协约国的角度分别说明,或者表现最明显的国家进进行对比说明。
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可以从同盟国、协约国两方面分析,具体结合其战争形势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