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22:56
1、判断题 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可以得出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可以得出上海人对引进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自豪感,进而得出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19世纪70年代,近代铁路业在中国刚刚起步,算不上发达,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论是蔬菜、粮食,还是农民收入,这都属于农村经济,显然,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都属于促进农村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的艰难发展历程,从中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经济强国之梦的诞生与毁灭。由此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③“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
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题是民族工业发展,四个选项的表述都符合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在“严刑峻法”上主张相反的是
A.老子和荀子
B.孔子和韩非子
C.孔子和荀子
D.老子和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C.后者在世界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前者产生的原因
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联系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于20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背景和前提,而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有深化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存在各区域之间相互排挤而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面,因此A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B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实际,故答案选A项。
点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于二者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①二者的具体表现;②两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③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此项内容的考查难度角度不易理解,应该特别予以关注;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趋势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