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1 02:22: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可以得出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可以得出上海人对引进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自豪感,进而得出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19世纪70年代,近代铁路业在中国刚刚起步,算不上发达,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论是蔬菜、粮食,还是农民收入,这都属于农村经济,显然,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都属于促进农村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的艰难发展历程,从中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经济强国之梦的诞生与毁灭。由此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③“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
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题是民族工业发展,四个选项的表述都符合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在“严刑峻法”上主张相反的是
A.老子和荀子
B.孔子和韩非子
C.孔子和荀子
D.老子和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C.后者在世界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前者产生的原因
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联系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于20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背景和前提,而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有深化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当然也存在各区域之间相互排挤而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面,因此A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B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实际,故答案选A项。
点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于二者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①二者的具体表现;②两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③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此项内容的考查难度角度不易理解,应该特别予以关注;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趋势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