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
C.知识经济兴起
D.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3、判断题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年民族封建国家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4、判断题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5、判断题 古代东西方都注重人文主义,但二者差别极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为欺诈。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材料三?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四?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地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1~4题:
小题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2分)
小题2:根据材料二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概括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分)
小题3:列举材料三中汉代和两宋时期“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们的独特贡献。(4分)
小题4:材料四中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迥异,试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不同的原因。(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