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1 02:21: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
------摘自戴旭《海权决定大国兴衰》
材料二?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袤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摘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十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海权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8分)
(2)中英两国海权思想的实践在19世纪产生了怎样截然不同的结果?试分析其原因。(16分)


参考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西欧国家海外扩张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面临统治危机。(4分)目的:争夺商业霸权;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4分)
(2)英国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 甲午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分)
原因: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英国的海权思想先进适应了海洋时代的到来;(6分)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日益腐朽;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 李鸿章消极的海权思想。(6分)


本题解析:(1)对历史背景的分析首先要把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依据材料一可以判断出英国海权思想的产生的大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依据材料中的“那是一个商业的时代”可以看出,其目的是争夺商业霸权。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倡导筹划海防,依据所学这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故回答洋务运动的背景即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李鸿章筹划海防的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2)第一小问注意题目要求的是“19世纪”,故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原因依据所学的英国19世纪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经济因素回答,中国依据所学洋务运动及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把大量棉纺织品和其他各种工业产品运到中国来销售,甚至把中国人民根本不使用的餐具刀叉之类以及钢琴等等,也大批运进来……?
——郭沫若《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二?……获取巨额利润的洋行也好,分润洋行的些许余利的买办.通事也好,所有这些利润的来源,都是从出口生丝的生产者那里分取得来的超额商业利润。而洋行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超额商业利润,则是由于他们的资本实力和垄断地位,使得他们对中国出口生丝进行随心所欲的压价措施中国丝厂因资本不足需要洋行周转资金而忍受洋行的压价勒索,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事实上,洋行对中国出口生丝进行压级压价的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的。通过生丝的检验以压低生丝等级.降低生丝价格,就是洋行最常用的手法。“以致在国外再检时,常出现低级丝的质量反优于高级丝的现象”。
——张迪恳:《外国洋行垄断生丝输出对上海地区丝厂业的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中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特点?
材料四?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使之实现了新的复苏
—摘自《中华纲》



?
材料五?
(3)材料四中荣氏企业的复苏体现了当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什么政策?结合材料
五,分析荣毅仁被誉为中国的“红色资本家”的原因


参考答案:(1)影响:①它摧残着中国自身资本主义萌芽,中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独立发展的道路,
②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或促使近代中国产生新
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经济)
(2)特点:中国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
力的压迫和束缚
(3)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率先将产业公私合营,跨入社会主义行列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列强侵略的影响。第(2)问中的“新经济因素”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第(3)问涉及新中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和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开展整风运动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反对官僚主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6年后,中共八大召开提出了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内部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部分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C.不利于彻底纠正“文革”错误
D.坚持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做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两个凡是”坚持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做法,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因此不利于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作家钟理在《原乡人》中的这句话突出表达了(  )
A.台湾各党各派实现祖国统一的迫切要求
B.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
C.作者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D.台湾同胞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依据材料中“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可知,作者希望统一,而不是简单的落叶归根的观念。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