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20:30
1、判断题 “二战”结束后,人类在大国主导下继续构建对地球村的管理体系。至该世纪末,一直得到延续发展的有
①两极格局 ②联合国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 “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 “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伙伴之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 1950 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 到了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国家关系上的同盟变成了互相拆台和攻讦 ,贸易急剧下降 ,军事摩擦不断,1969 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苏联解体后,世界处于错综复杂的变革,在霸权和反霸权的格局下,中国和俄罗斯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关系,让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上重量级的大国走到了一起,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都是错误的。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就签订了同盟条约,建立了同盟关系。到了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这经历了由兄弟之声到敌人之声的转变。到了20世纪后期,中苏关系缓和,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了伙伴之声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与史实记忆能力。材料中“急穿芒履去登临”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方法论的范畴,B、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之所以得到世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是因为
A.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主权
B.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C.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思路
D.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可以看出中国不希望美国干预其内政,为了缓和对华的关系,美国开始改变其一贯反对中国的立场。故选D。A项错误,基辛格的演说并非以赞扬中国文化作为主要的目的;B项说的是表面现象;C项材料未涉及。
点评:美国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