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19:49
1、选择题 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干当中的限定条件“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活力受到限制,所以当务之急是打破单一的经济模式,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活力和竞争力②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③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1992年十四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实现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有
①?“七大”? ②七届二中全会? ③“八大”?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既是《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1980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广州
B.珠海
C.福州
D.厦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形成的开放格局层次正确的排列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多层次、有重点,逐步扩大的过程。解答本题时,可以联系地理知识,分清各层次的范围,依据范围从小到大排列。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
D.1977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表格中工业、农业均为增长态势,因此首先可排除A项1948年。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农业均有所增长;三年经济困难后,1962年经济才开始恢复;1977年“文化大革命”虽结束,但国家还处于徘徊时期,工农业经济共同增长的可能性小。因此答案只有B项合适。
考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以后,工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