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18:20
1、判断题 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 ]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贞观政要》
——《资治通鉴》卷198
——《中国通史全编》
——江日升《台湾外纪》
参考答案:(1)李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民为国之本。不失时为农之本。人君要简静。
(3)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纳谏;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
(4)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l)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面临内忧外患,大力筹措军费?
B.国家扶持商业,贸易总额上升
C.社会安定繁荣,国库储备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贸易顾差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材料二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中国古代重要建筑的命名往往体现着君王的政治理念和抱负,康熙时期是否如雍正皇帝解释的“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客观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圆明园会遭到材料二的厄运,此局面和材料一有无内在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康熙帝在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实行“更名田”和“永不加赋”,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对外关系上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他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2)客观因素: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带来了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在战争中遭到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毁。
联系:有联系。康熙盛世之下潜伏危机,其君主专制、文化专制及后来雍正帝限制对外交流正是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的原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