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9:50:56
1、判断题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子以南康军长官,率僚属及院中师生行开学礼,升堂讲说《中庸》首章,并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揭示于门楣之间,作为院中诸君共同遵守的学规,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目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提升品位,是书院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白鹿洞书院教条》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后来也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皇帝视察太学,手书《白鹿洞书院教条》赐示诸生。其后,或摹写、或刻石、或模仿,遍及全国书院及地方官学。于是,一院之“教条”,遂成天下共遵之学规。而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
《朱子白鹿洞教条》原文:
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⑴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朱子教条》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系。(6分)
⑵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朱子教条》的影响。 (4分)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 意大利 弗吉里奥(1349—1420)
材料四?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2分)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教育思想?(1分)这种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思想有何区别?(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当时什么主题思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教育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2分)
3、判断题 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A.提拔尉迟敬德
B.提拔房玄龄
C.起用杜如晦
D.重用魏征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
1970年 | 美 | 日 | 西德 | 法国 | 资本主义世界 |
工业总产值 | 37.8 | 9.45 | 10.1 | 6.5 | 100% |
出口贸易 | 15.2 | 6.9 | 12.2 | 6.4 | 100% |
黄金外汇储备 | 5.3 | 5.2 | 14.6 | 5.3 | 100% |
5、判断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东西方思想存在明显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
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之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为人主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
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论真理》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王子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英国当代生态学家爱德华·戈德史密斯把人类对大自然功利性的宰割称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由于这场战争,“大自然在崩溃、在衰亡,其速度之快以至让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自然界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是什么?董仲舒在当时提出这些思想的目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三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请简述这种观点在西欧思想解放和科技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3)联系材料四,在人与自然的问题上,你更赞同东西方的哪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