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04 09:29: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出身的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当时最高的权力机构
C.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
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梭伦改革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将雅典引上了民主制的轨道;罗马法的开端是《十二铜表法》,完备阶段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古希腊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运作的方式,罗马则是法律遗产。因此ACD均正确。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常设机关。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烟草业和火柴业
C.榨油和化工业
D.钢铁和汽车制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D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4分)
(4)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两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的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解读下面三幅“巨人”握手图,回答问题。


(1)图1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它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2)图2 是20 世纪70 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它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3 是2000 年9 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它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1)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并进行战略收缩。
(3)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本题解析:
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是一步一步打开的,随着其综合国力的提高,它也成为牵制美国单极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第(1)问“一边倒”;第(2)问中美关系正常化;第(3)问多极化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请回答:
(1)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分)。
(2)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2分)?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出现翻译活动高潮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 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朝: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2)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文化上: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
(3) 原因: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
伏尔泰出发点:反对封建贵族的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
(4) 政治上: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加剧;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新的发展——宋代理学。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2)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文化发展,但是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阻碍因素表现为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文化上: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
(3)先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回答,德国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再结合伏尔泰的立场,作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赞赏中国考试制度的社会公平原则。
(4)材料三本身反映了西方思想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再注意结合所学,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状况进行分析。政治上: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加剧;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点评: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二、根据关键信息,联系储备知识、落实到相关教材内容;三、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四、答案表述:观点正确、标的明确、层次清楚、多角度分点表达。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