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9:28:14
1、选择题 下方《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反映了
A.中国社会对西方知识的需求增加
B.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
C.人文类西书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小
D.科学类西书翻译数量的增长比人文类更快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中“总量”“科学类”“人文类”趋于上升即可说明中国社会对西方知识的需求增加、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但同时注意到表格的对比中,科学类西书翻译数量的增长比人文类更快。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社会习俗的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引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参考答案:(1)?原因: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变化趋势: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产量上升原因);“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泛滥(产量下降原因)。
(3)?根本性转变: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
图1?长袍马褂? 图2?西服与旗袍?
?图3?20世纪? ? 图4?20世纪70年代末到
?80年代的确良面料衣裳
图5?20世纪90 年代后女性职业装
(1)判断图1、2反映的时代。 ?
?
(2)图1至图2时期服饰、称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解释其原因。?
?
(3)观察图3,该种服装流行反映了哪些时代信息??
?
(4)相对于图3,图4、5中的服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
参考答案:(1)清朝(回答清末或清朝时间段内均可);民国。
(2)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国人模仿、崇尚西方的生活习惯于服饰样式;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清朝尊卑有别的称呼习惯。
(3)穿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服饰比较单调;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亲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服饰打扮、礼仪习惯。
(4)服饰开始多样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文化 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 ]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经济全球化影响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③改革开放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