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七)

时间:2019-06-04 09:26: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推动者是?(?)
A.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B.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C.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
D.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积极介入国际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英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价格昂贵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C.中国市场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
D.中国政府限制英商货物进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的特点的理解.这一特点决定了自然经济对英国输华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A项英国工业品价格昂贵与事实不符。事实上,英国输华商品与中国同类商品相比,价廉物美。C项“中国市场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这一观点太绝对化,市场总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的。D项中国政府限制英商货物进口,这是由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决定的,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则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以下表述不符合墨子所主张的新社会秩序的是(?)
A.“尚贤”,唯贤是举
B.“尚同”,道德自觉基础上实现礼乐教化
C.建立下级服从上级的极权社会
D.“尚力”,肯定劳动最光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墨子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尚同的意思是,上天“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对该条约理解错误的是
①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②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③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
④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和各个小项,题干叙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主体内容,其中明确提出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共同行动,①对。题干内容明确表明与苏联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关系,②错误。条约内容页明确表达了双方互助合作的愿望,③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首次提出的,与题干没有关系,④错误,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
——选自《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20世纪50年代人们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人民装”,大家都可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被称为“老三套”的中山装、青年装和军装占据着服装界的主流。由此,我国服饰用色上的蓝、灰、黑局面也就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服饰的要求是偏重坚实耐穿,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偏向耐脏耐洗的颜色,蓝、灰、黑三色在服饰上占有的地位更是巩固了。随着10年文革的深入展开,由于“破四旧”及“批判小资产阶级情调”,原有的服饰被大量删削废止,如连衣裙、高跟鞋、夹克衫、旗袍等就几乎没有人再穿用。在红卫兵运动影响下迅速升温的集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等于一身的典型的红卫兵装扮可谓盛极一时。这期间“老三色”(蓝、灰、黑)随处可见,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这时期服饰特点的写照。
—google搜索
材料三:《1968年内蒙古自治区布票》

——百度搜索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也逐渐多样化,尤其是化纤工业发展以后,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接连不断,各式时装目不暇接。现在年轻人的穿着,款式经常翻新,进而讲究艺术的效果。男的以西服和夹克衫为主,有的还打领带。女的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爱穿的服装,最为流行。服装的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化纤到精纺的棉织品、丝绸、呢绒、皮货,都可随意购买。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人们衣着服装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人们衣着服装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0分)
(3)与材料二、三比较,材料四中人们的衣着服装为什么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原因:①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1分)②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1分)③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分)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1分)④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1分)(答对四点即得4分)
(2)特点:服装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服装颜色以蓝灰黑三色为主;人们要求服装坚实耐穿,耐脏耐洗;服装原料需凭票证购买。(4分)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2分)②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2分)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低,物资比较匮乏。(2分)④勤俭节约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2分)⑤苏联的影响及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2分)
(3)原因是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②从农村到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1分)
③对外开放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新格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分)
(4)认识:①衣着服饰能够反应一个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1分)②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建设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文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才会发生根本改观。(1分)(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回答有理,请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