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9:14:36
1、判断题 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是在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理学主张人们遵从儒家伦理道德,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因此ABC都正确。宋明理学明代成为官方哲学。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哲学派别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儒学发展的历程等也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朱熹批评《资治通鉴》存在的缺憾之一就是前后缺乏统一的标准,也就是没有以天理的教条,对历史进行褒贬评论,故选A。B项讲的是读书时应有怀疑态度,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天理”在心中,“心即理也”,不承认外在的“理”,故排除;D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沃土中,以下不是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的是
A.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B.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A项“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意思是:依靠武力假借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有大国为基础;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有大国做基础;B项“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意思是: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C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是: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D项“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是说秦始皇施用严刑酷法,臣民不敢进谏。A、B、C项都体现了“仁义”、“和谐”的思想。故选D。
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它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58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这属于政治事件,接着全国各地掀起搜集民歌的热潮,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A、B;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排除D项;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仔细观察下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A.政治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B.美国实行政党政治,保守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
C.美国的两党联合执政
D.美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美国的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B、C两项明显错误,D项不能从图中得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