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9:14:36
1、判断题 中西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古代,中西思想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到了近代,主要是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古代中西典型代表的大思想家,请分别指出他们各自有什么核心思想?(4分)
(2).14世纪以来,欧洲出现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5分)
(3).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分别涌现了哪些重要政治派别,其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1)孔子:“仁”、“礼”;(2分)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或认识你自己。(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3分)人文(主义)思想。(2分)
(3)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或设立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实行民主共和或创立民国)。
(答任4个派别及其主张即可得8分。)
本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出二人的核心思想主张,即孔子强调“仁”、“礼”思想,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或认识你自己;(2)欧洲近代以来产生的重大思想解放运动有三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以人为本;(3)综合考虑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期中国各种阶层的救国主张即可得出结论,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为:地主阶级自强派、洋务派、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维新派和革命派。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东西方思想文化中最主要流派思想的异同和各自的巨大影响和贡献,这属于历史比较类问题中的横向比较。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本题即是最好的反映和说明,希望引起关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面粉业和化工业
D.造纸业和机器制造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钱学森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据此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国家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活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国家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只要发达国家实行节约就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关于英国政体: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英国有公、保两党。公党退,则保党之魁起为宰相;保党退,则公党之魁起为宰相。
——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
关于美国政体: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
美国开国之律,由华盛顿订定,政归三处,立例者,议院;行例者,总统;守例者,察院。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
——清朝驻美公使崔国因
(1)关于英国政体的介绍中,大致反映了哪两种制度?“巴厘满”、“宰相”指什么?(4分)
(2)关于美国政体的介绍中,徐继畲赞扬了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什么原则?崔国因介绍了美国政制的什么特点?(4分)
(3)崔国因认为美国“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你是否认同他这一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33.历史图片是时代的缩影,从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掰 手
左图是一幅漫画,一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另一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个人坐在核武器上掰手腕。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
材料二
握 手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联 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材料一中苏美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材料三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两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有什么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影响:使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同时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世界半个世纪没爆发世界大战。(4分)
(2)理解:中美结束了全面对抗和冲突,开始走上合作的起点。(4分)
目的: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分)
(3)变化:前者是两极格局,后者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独立自主、“求同存异”等)。(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