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04 09:11: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济南市槐荫区光明社区居民王伟在2008年本社区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当选为光明社区居委会主任。该选举程序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民主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D.《行政复议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81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能够体现出“一国两制”的内涵,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1979年中国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这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已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如图示),上海妇女界旗袍盛行正反映了文明开化之风盛行。由此人撰文内容看,此人反对旗袍名字中的“旗”字,可见其具有狭隘的反满色彩,也同时体现出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民主共和观念不能体现,排除②。因此选C.
点评:对于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战略决策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为加强国防
B.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C.是“大跃进”运动和“文革”推动的产物
D.为提高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8分)
(2)依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7分)


参考答案:
(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8分)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7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开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等;结合材料中“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由此可以看出二人都非常重视教育,都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开创新式教育。不同的是: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2)材料中的陶行知除了大力推行平民教育外,还和当时的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作斗争。故评价陶行知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教育方面;二是政治民主斗争方面。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进行概括评价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