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9:08:17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04年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支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英国国王的)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财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无旁贷
——爱尔默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何明显不同?
(2)两段材料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局限性?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强调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圣裁,同国王抗辩。材料二以明确的法律根据限制国王的大权。(2)主要精神:限制国王的权力。目的: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材料一强调国会的法院颁布法律是经国王授权并同意,任何人必须遵守;而材料二更进步,强调.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议会与国王关系的认识。材料一表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由来已久,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利用国王所颁布的法律来维护自身权威。材料二表明议会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律对国王的各种特权进行限制,说明了议会权力的扩大。
参考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 )
A.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
B.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
C.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由于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因此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考察角度。主要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的背景、货币体系及美国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 ……《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材料四?民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之间的差别可以分为结构性差别和文化性差别两类。结构性差别就是指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别,……世界上许多民族之间爆发的冲突都是由结构性差别扩大成群体性冲突的。……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差别,(注: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民族分裂分子常常恶意地夸大这种差距,并且歪曲差距产生的原因,使之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切实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往,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宗教观念、国家观念和公民观念,从而夯实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7·5”事件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局》2009.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材料反映出此制度的哪些特点?(8分)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从长远看,要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应该做好哪些工作?(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1)羁縻府州制度(或羁縻制度)。
特点:民族地区需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民族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有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政府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8分)
(2)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共同之处:保证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8分)
(3)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地方: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4分)
(4)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切实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二是帮助各族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和公民观。(4分)
(5)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总数的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工业化,而工业化直接推动城镇化,所以正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才使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总数的10%。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只是和农村有关系,当然不能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明显的
A.社会主义性质
B.新民主主义性质
C.资产阶级性质
D.无产阶级性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的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的是资本主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废除封建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所以应该还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