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04 09:00: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同步变动”是本题的题眼,能做到价格同步变动只能是A.电报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A.电报业。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均不能做到“同步变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 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 800多名职工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了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③由于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④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中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为切入点,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史实可知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相权因分化而逐渐削弱,直至明朝朱元璋时废除,皇权日益集中,不断强化,因此B对皇权的反映是符合史实,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明、清王朝在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但实施地区有限,西南大部份地区仍然实行土司制度;清雍正年间将很多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设为流官。改土归流后,在原土司地区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
材料二:西南地区各民族人民为缔造祖国的历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使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西南地区的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读材料一,归纳明清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政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2)试述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举出建国以后到1966年西南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两例。


参考答案:(1)①同:改土归流,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异:明朝改土归流限于个别地区,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②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
②符合题意的事例即可


本题解析:借助中国古代和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考察学生的历史识记和再现的能力。
①题:根据材料仔细阅读进行比较,便可获取正确答案,再根据相关史实回答影响。
②题:根据课本的知识,即可组织正确答案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4分)
(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2分)


参考答案:(1)共同理由:忽视德政,不顾及民生。(1分)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封建统治。(1分)解决办法:平定噶尔丹叛乱;多伦会盟;实行盟旗制度;通婚联姻。(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
(2)评价:肯定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否定其暴政、专制。(2分)
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鼓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2分)
(3)论从史出;注意甄别材料,关注评价者的身份及主观目的;注意人物行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的意思是: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由材料二中的“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可知共同点体现在对百姓的体恤上。关于康熙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应该是开明的包括平定噶尔丹叛乱;多伦会盟;实行盟旗制度;通婚联姻。
(2)由“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可知孙中山肯定长城的功劳;由“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可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它。
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鼓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3)历史评价要注意的首先是论从史出,看的时候要注意评价者的阶级出身及代表的利益;其次要注意的是评价者本身的主观目的;再次就是评价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