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04 08:58: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大大加强。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为什么?中国作为WTO成员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


参考答案:(1)原因: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带来利益的不均衡性,将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评价: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不能通过反对而制止。要把握机遇,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利用一切因素最大限度地改变不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2)利用WTO 成员身份,积极争取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减少不利因素;运用国际惯例,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营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意义是
A.确保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B.保证所有民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C.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
D.代议制实现了议会和国王集体统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选A。BC表述绝对化,D表述不全面,代议制除了君主立宪政体外,还有民主共和政体。
点评:西方近代政治文明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是、现在依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其作用:①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有效地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活动,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③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④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各诸侯国为自身的发展而招揽人才,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唯物主义思想,但不能说是战胜了唯心主义。因此,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东盟大事年表

——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
(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冷战,越南战争。
(2)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同;合作领域是先政治后经济;政治目标是地区稳定;经济一体化水平低。
(3)从共同关心的问题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逐步推进区域化;不排外,加强与区域外的合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 (彼得一世)鉴于在农奴制的俄国缺乏自由劳动力,他下令把乞丐编入工场。但是更重要的措施是:1721年他下令允许商人购买农奴,以便手工工场使用农奴劳动,这样的农奴在人身方面仍是不自由的,在人格上依附于工场主。此外,他也鼓励地主开设工场,用自己的庄园上的农奴进行生产。
材料二: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地发展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只有 18世纪初,俄国工业才有起色,这是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在改革之前,俄国手工工场一共只有21个(其中4个官营,7个私营),而改革时期,手工工场增加到205个……俄国手工工场数目虽然大增,但是在工场工人中农奴占很大的比重,自由工人为数甚少……一直到18世纪末,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西欧,甚至比德意志还要落后。? ---以上材料均摘自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评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效果。


参考答案:(1)背景:彼得一世时期,俄国农奴制盛行,缺乏自由劳动力。(4分)
(2)内容:发展工业,允许商人购买农奴到工场劳动;鼓励地主开办工场,使用农奴劳动。(4分)
(3)效果:改革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工业中的劳动力,促进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4分)但其改革反而强化了农奴制度,也为俄国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归纳和分析能力。答案可从材料中归纳出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