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06-04 08:45: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国初年,孙中山针对民众出现的放弃理想社会的思想,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是
[?]
A、“知易行难”学说?
B、“知难行易”学说?
C、“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材料二的思想实践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其思想内容进步之处在哪里?材料三的认识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5分)
(3)据材料四,这三个历程分别是指什么?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何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洋务运动。
(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三个历程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分)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抓住关键词“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是对比的基点,结合材料内容即可找出答案: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依据所学可知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中国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该问题可以转换成新文化运动比洋务运动及地主阶级自强派的进步性体现在何处,即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材料四中“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分别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
[?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一:?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巨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2)“主权在民”的原则。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3)材料一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材料二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认为:“中国今日苟欲国强,必先致富。以国内贫乏之状况,则目前最亟之举”应是
[? ]
A.鼓励发展工商业
B.引进外国资金技术
C.增强军事实力
D.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