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04 08:42: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袋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们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
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变化是一致的
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各个时期服装变化,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和人们的思想变化有关。D项说法不准确,列宁装、西装等是受西方影响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2分)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2分)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2分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列宁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由此可知,“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
(3)分析材料一,孙中山认为中国等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推翻压迫民族的统治,获得民族解放。但是“英俄两国出现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所以特别强调民族主义。
(4)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A“为政以德”即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要求统治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意思是说为官者讲究礼节百姓中就没有不敢不尊敬的,说明孔子要求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

地点
19世纪80年代前状况
19世纪80年代末状况
山东
?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鄞县
家庭纺织业发达
“百里不闻机声”
江西
茶叶每公斤700文
茶叶每公斤640文
广西
桂皮每50公斤白银7~8两
桂皮每50公斤白银8~9钱
?材料二从1861年美国在华设立旗昌轮船公司开始,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逐渐增多。在一些河段,甚至90%以上的航运被外商控制。机动船严重冲击了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为“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72年底,李鸿章奏请筹建轮船招商局,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
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
年代
新建商办企业
新投资总额
数量(家)
年平均增长数(家)
新投资(万元)
平均增长(万元)
1872~1894年
53
2
470.4
21.4
1895~1900年
104
17
2 300
383.3
?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3分)
(2)据材料二,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的原因有哪些?(3分)试简要加以评价。(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


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大量涌入中国沿海省份,并逐步取代土纱、土布,使沿海地区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西方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4分)
(2)原因:外国的轮船公司严重冲击了中国的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2分)与外国的轮船公司抢占市场、争夺利润。(2分)评价: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2分)
(3)历史现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分)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分)
(4)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
第(4)问,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不能是史实的罗列。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庆“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每制盒百个付工价四十文。女工糊制火柴盒,平均每人每天可得钱六十文,这对于一个中国普通工人的家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收入了”(《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0上卷);?“广东一带的缫丝工厂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家,……这类工厂所使用的女工人数,每一厂至少二、三百人,多者达七、八百人;总人数达六、七万人之多……女工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或者是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
材料二: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一一《论妇女作上宜设善章》(1888年4月1日《申报》)
材料三:“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一一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丈化变迁录》第1卷
材料四:“在封建家长制下的农妇,其生活是‘牛马’生活,是‘肮脏’?的家室生活。她们幸而获得养蚕、纺织、花边、织篾等副业的时候,即是她们在农村中工业化,成为近代家庭工业者的时候,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重要的一个半独立成员了。此时与其说她们‘不愿远离家乡’,不如说‘不得远离家乡’。依于资本主义的更深的发展,于是她们便由‘不愿’和‘不得’?而有?‘不得不’远离家乡之势。?……虽然她们是破坏了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和与丈夫们竞争工作,她们却获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增进了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一一汪疑今?《中国近代人口移动之经济的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有何特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2分)?
(2)与材料二相比,对于雇佣女工的态度材料三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1分)?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妇女体能较弱。(2分)
(2)由反对到认可。 (2分)农村工业化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任意两点给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述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原因的形成和民族产业分布的行业有关(2)材料二中是““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材料三中是“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即由反对到支持,材料四中的原因涉及的是自然经济的瓦解,“她们却获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及思想的解放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