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04 08:42: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年《中国质量报》刊登了就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幼儿死亡问题,死亡婴幼儿的父母将当地质量监督局、工商部门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判决,这些家长胜诉。这些父母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③《行政诉讼法》?④《行政复议法》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
A.对理学的探讨
B.对治学的感悟
C.对水利的思考
D.对治国的研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的城市交通……但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赖人力车、富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步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中外合资车企占据多数)。?
——摘自中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
记者10月4日从奇瑞汽车公司获悉,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中,奇瑞又有9款车型入围,至此,奇瑞共有29款车型达标,同时斩获五项“第一”,开创国内车企先河。?
——摘自芜湖新闻网?
材料三?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概念已经过时,跨国公司代表了当今企业的主流,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全球本土化”……中国的消费者更乐意看到,国际汽车大厂商们在中国市场上你死我活的搏斗,使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通货收缩效应,进而拥有一辆和外国一样既便宜又好的车。?
——摘编自郭重庆《全球化与中国创造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球化的利弊,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看法,并尝试以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例说说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外因: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 ?
(2)特点:产量节节攀升、增长率基本稳定;由追求数量增长向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民族品牌逐渐成为亮点。原因:改革开放国策的指引;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中国车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
(3)看法: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全球化使生产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流通,消费者能因此受惠;培育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我们提倡振兴民族工业,但要坚决抵制狭隘的民族偏见。面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要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中国消费者受惠于自己民族品牌的汽车,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8题)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持此观点的是
A.马丁?路德
B.利奥三世
C.查理一世
D.孟德斯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主张信仰得救,实际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②、③、④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没有明确提出题干的主张,排除①,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