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8:35:37
1、判断题 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是()
A.椿萱
B.萱堂
C.泰山、泰水
D.巾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有人总结为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这次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度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重要战略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迈向新纪元,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高瞻远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积极姿态,并将对新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
——摘自香港《大公报》《中国入世影响深远》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配置,各个国家也通过市场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与资源。自由贸易机制广泛建立,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已经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复兴之路》
小题1:根据材料一,列举史实判断分析全球化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停滞、倒退现象?(2分)与前两次浪潮进程相比,冷战后时期的经济全球化有何突出特点?(2分)
小题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目的。(2分)
小题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政府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有,1914—1945年期间,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发生,经济全球化进入低潮出现倒退。(或在17、18世纪欧洲与美洲、亚洲贸易被荷兰、英国垄断,全球化发展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也可)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程度提高。
小题2: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
小题3: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知,在1914年至二战结束是一个低潮时期,因此只要结合这一时期影响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事件作答即可。特点则注意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归纳。
第(2)(3)问则注意按要求从材料和教材中归纳,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经典内容“永远的丰碑”向人们介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他们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时代精神是
A.善于改革
B.崇尚节俭
C.勇于奉献
D.大胆创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D是重要的时代精神,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初期,更需要的是勇于奉献的精神,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许多文物古迹受损,纪念古代伟大
水利专家的“二王庙”倒塌严重。“二王庙”纪念的是
A.大禹父子
B.李冰父子
C.李冰与郑国
D.诸葛亮与刘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当时列入重点发展的项目主要有()
①航天技术?②电子计算机技术?③火箭和导弹技术?④原子能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航天技术是以后的目标,当时没有列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