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04 08:26: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与时俱进,适应统治者的要求有密切关系表现在
①孔子“仁”的提出     ②孟子“仁政”    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程朱理学             ⑤阳明心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综合题  (10分)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并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发展历程,各有时代特色。
(1)异与同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涌现与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士”出于各自的利益,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展开论战,但他们又对民本思想有着类似的诉求。试从战国儒、道、墨三家中各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并说明其民本思想。(3分)
(2)分与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的地位曾经遭受过很多次冲击,但其发展历久弥新,得益于其兼收并蓄的胸怀,试从西汉新儒学或宋明理学中选一例予以说明。(2分)
(3)承与变
对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思想,有人认为其只不过是承继传统儒学,再次阐发而已,也有人认为它出现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3分)
(4)是与非
到了近代,儒学观点曾经被尊奉为“万世不变之道”、中华文化精髓,也曾被指斥为民族进步的绊脚石。试分析观点分歧的成因。(2分)



3、选择题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4、选择题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