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8:22:33
1、判断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年宪法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能够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宪法,宪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障的人权。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9年11月20日,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总统”,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C.比利时在欧盟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
D.欧盟已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在建国初的外交政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中国建立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式,我国一直保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当时的国际形式相当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不断的打压,挤压我国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外交五项原则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
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钢铁时代到来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蒸汽时代到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电力工人人数的急剧增加,所以与电力有关,排除B、D两项,A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参考答案:(1)趋势:经济全球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4)表现:商品、资本、人员、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5)应对:加入WTO;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