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04 08:11: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两个丝织中心是
①苏州
②杭州
③南京
④成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对“百家争鸣”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100个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学术派别
C.“百家争鸣”对学术文化及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D.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分裂割据为“百家争鸣”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指当时出现了许多学术派别,而不是指出现了100个学术派别。《汉书·艺文志》把“百家”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当时劳动人民必须将出售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纳。因而同是交纳一两白银,19世纪30年代末较19世纪20年代实际上要多交60%。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清政府腐败,官员贪污成风
B.清政府财政困难,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上涨
D.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铜钱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因此体现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的主张,与法家相符,因此选A。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难点,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且命题方式也相当灵活多样。复习中要关注“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重要主张,并能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老子
B.儒家:孟子
C.墨家:墨子
D.法家:庄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