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04 08:01: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提倡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这反映了
①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②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③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②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根据图片文字说明,给这三幅图片确立适当的主题

A.民主政治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力量
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
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三幅图片信息分别展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种制度都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特点,所以答案选A。B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C时间与题意不符合。D只能反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属于1898年一1901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特征的是(? )
①政治民主化一度遭到严重挫折 ?②瓜分与独立的斗争十分激烈
③中国人民因思想启蒙而进一步觉醒 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是中国社会剧烈转型时期,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掀起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运动,结果失败了;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盲目排外派,在封建顽固派的支持下,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不论是学习西方还是盲目排外,都是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独立自强,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英勇斗争。思想上,中国人民因维新思想的传播而受到一次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列强侵华出现了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的变化过程。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因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得到初步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入初步发展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
——选自《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20世纪50年代人们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人民装”,大家都可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被称为“老三套”的中山装、青年装和军装占据着服装界的主流。由此,我国服饰用色上的蓝、灰、黑局面也就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服饰的要求是偏重坚实耐穿,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偏向耐脏耐洗的颜色,蓝、灰、黑三色在服饰上占有的地位更是巩固了。随着10年文革的深入展开,由于“破四旧”及“批判小资产阶级情调”,原有的服饰被大量删削废止,如连衣裙、高跟鞋、夹克衫、旗袍等就几乎没有人再穿用。在红卫兵运动影响下迅速升温的集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等于一身的典型的红卫兵装扮可谓盛极一时。这期间“老三色”(蓝、灰、黑)随处可见,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这时期服饰特点的写照。
—google搜索
材料三:《1968年内蒙古自治区布票》

——百度搜索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也逐渐多样化,尤其是化纤工业发展以后,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接连不断,各式时装目不暇接。现在年轻人的穿着,款式经常翻新,进而讲究艺术的效果。男的以西服和夹克衫为主,有的还打领带。女的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爱穿的服装,最为流行。服装的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化纤到精纺的棉织品、丝绸、呢绒、皮货,都可随意购买。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人们衣着服装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人们衣着服装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0分)
(3)与材料二、三比较,材料四中人们的衣着服装为什么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原因:①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1分)②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1分)③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分)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1分)④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1分)(答对四点即得4分)
(2)特点:服装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服装颜色以蓝灰黑三色为主;人们要求服装坚实耐穿,耐脏耐洗;服装原料需凭票证购买。(4分)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2分)②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2分)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低,物资比较匮乏。(2分)④勤俭节约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2分)⑤苏联的影响及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2分)
(3)原因是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②从农村到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1分)
③对外开放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新格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分)
(4)认识:①衣着服饰能够反应一个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1分)②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建设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文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才会发生根本改观。(1分)(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回答有理,请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的图片为香港和澳门行政区的区旗,香港和澳门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其理论依据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