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6-04 08:00: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 “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lie)点之人物。”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
A.提出“致良知”学说
B.主张儒、佛、道并重
C.创立了理学体系
D.致力于复兴儒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A不对,这是明代王阳明心学的主张;B 不对,与韩愈的主张相反;C 不对,这是“程朱”即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1分)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摘自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材料三?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9分)


参考答案: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暗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五取四,每点3分,共12分)
(2)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3分)新式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3分),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并结合所学即可,注意材料中“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温室效应”等关键词,从这些关键词作为切入,另外注意设问是“直接影响”,答题时千万注意。
(2从材料中的关键提示时间“1868年”“1903年”“1914年”“此后”来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注意要结合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科技成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①90年前的 7月23日
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①③属于历史阐释,②④分别是对时间和会议作出的评价。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寿上劝告官员:“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对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意思是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不贪不沾
B.提醒官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
C.这是唐太宗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D.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员认识到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服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体现了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官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体现了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封建社会的官员本质上是为皇权服务,为封建王朝服务。因此认识到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服务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所以认识不恰当的是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鞅认为
A.以民为本,放宽刑罚
B.以法为本,注重教化
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
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民本,法也”和“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等关键信息可知,商鞅重视刑罚以及法律的作用,即强调依法治国,严刑峻法,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