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7:56:54
1、选择题 《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方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但发展的层次、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一些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属于地主阶级(或封建士大夫)的进步思想;后者法国则提出了一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属于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因此①说法错误,排除后选B。
考点:中西方启蒙思想
点评:运用比较法对比中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认识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即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一基本原理。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 )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程朱理学。根据所学知识,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
D.儒家学说与权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指的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当然不是原来的单纯的儒家的思想和学说,而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一个综合型概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
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
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可知是朱熹的思想,A是王阳明的的,排除;C是论语中的思想;BD都是朱熹的,但是D不是材料体现的内容;通过题干中正心可只是克己省身的修养论,所以B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朱熹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当时“实利主义的角逐”主要奉行的是
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判断C符合,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而最迎合君主和时代要求的 是法家思想,其法治观、集权观、改革观等思想更被秦国采纳,统一中国。其他三项不符,儒家“仁爱”墨家“兼爱”“非攻”道家“无为”等思想都不符合当时统治的要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受到欢迎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