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7:30:41
1、综合题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传唤 | 审判 | 求偿 (债务赔偿) | 家长权 | 继承及 监护 | 所有权及占有 | 房屋 及 土地 | 私犯 (侵犯他人) | 公法 | 宗教法 | 前五表之补充 | 后五表之补充 |
参考答案:(1)内容:侧重于私人权益纠纷的处理(或侧重于民法)。(3分)
地位: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2分)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3分)
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3分)
文化: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3分,答“宗法观念强”等给2分)
(3)时间、地点:1787年,美国费城。(2分)
目的:为美国制定一部宪法;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的联合);确立共和原则;实现政府主要部门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6分,任答三点)
(4)地位: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A处:家庭联产承包。(2分)B处:依法治国。(2分)
原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的深化);国营企业改革后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不再由国家直接经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4分)
(5)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时代变迁。(4分,任答两点)
本题解析:(1)本题主考察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第三表“求偿(债务赔偿)”,第四表“家长权”,第五表“继承及监护”,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第七表“ 房屋及土地”,第八表“ 私犯(侵犯他人)”。概括材料可知罗马法的内容多数侧重于家庭关系和私人权益纠纷的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2)“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题干提示,中华法系的成因要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分析。“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这一特点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紧密相关。“礼与法合一”,“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是因为思想上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是根据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的来源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宪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关键信息是,能否“通过立法”,把“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概括材料可知,召开制宪会议的主要目的为美国制定一部宪法;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实现各州的联合;确立共和原则;实现政府主要部门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
(4)注意图片上的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可知A处:家庭联产承包。B处注意后边的提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填写依法治国。原因要注意市场经济和法治观念之间的联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的深化);国营企业改革后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贵南历史问题的能力。归纳影响法律制定发展的基本因素,要结合材料、论从史出。注意关键信息,“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中国宪法修改的时间等。并且要对时间、空间、材料等隐含的信息进行挖掘。材料一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产物。材料二是中国法系的特点,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材料三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制定,材料四涉及到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历程。从政治制度上分析,涉及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会合社会主义制度。时移世易,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是小农经济,受到“独尊儒术”的影响,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时代变迁是影响法律制定发展的基本因素。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生活在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一位成年男性公民有可能实现的愿望有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担任政府高官
③参与政府立法
④领取政府津贴 (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 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分)
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自《古希腊城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6分)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4分)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4分)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封闭的大陆环境;中央集权的形成。(6分,取三)
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繁荣的经济、文化;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4分,取二)
(2)原因:因为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洋阻隔、海岛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4分)
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4分)
(3)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文明;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下之别;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鼓励文明间的包容并处,促进其共同发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产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其含义只有少数人拥有政治权利,大多数人被排除在民主的范围之外,在雅典只有本邦的成年男子才拥有公民权,广大奴隶、外邦人、妇女被排除在外,故C项正确;A项是其民主的表现,BD项是其民主的运作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