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7:11:31
1、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2、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它仍是近代史上占统治地位和主体地位的经济。下列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原因:中国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
B.作用: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程度:从沿海到内地、整体上解体?
D.结果:实现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判断题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09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历史,11)2008年7月29日,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驶进合肥火车站,这说明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
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
C.“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4、判断题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2: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3: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体现孔子的什么主张?(2分)材料二反映苏格拉底的什么观点?(2分)二者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4分)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0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研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5、判断题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创始国不包括
A.美国
B.加拿大
C.墨西哥
D.古巴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