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孙中山》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04 06:59: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⑵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⑴资产阶级共和国。⑵领导土耳其人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


本题解析:(1)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而可知“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2)回忆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的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一事件反映了孙中山( ? )
A、放弃了对民主革命事业的追求
B、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C、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
D、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两个显著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分)
(2)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2分)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2分)
(3)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革命性质不同。(4分)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2分)
(5)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6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指出:“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希望仿效日本,学习西方进行维新变法。
(2)材料一主张维新变法;材料二提出“革命为唯一法门。”,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目的是“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3)联系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俄国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20世纪20年代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思想政策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政治上,改组国民党,倡导国共合作。
(5)结合材料和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对其进行评价: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点评: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1)据材料一、二,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9分)
(2)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说一说你的理解。对于甘地一生的评价,说法不一,评价他的关键何在?(6分)


参考答案:(1)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9分)
(2)理解: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地先后领导了三次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统治
B.二战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C.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民族独立运动的目标
D.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甘地被迫下令停止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选项B时间表述错误,选项C中民
族独立的目标是逐渐提出而非一开始就提出的,选项D中甘地中止运动时群众突破了“非
暴力”的范围,而非英国殖民当局镇压。只有选项A是对甘地领导的运动的正确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