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6:58:39
1、判断题 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
A.英国宗教改革
B.加尔文宗教改革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法国宗教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宗教改革是在国王的主导下进行的,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故选A。BC项宗教改革都是建立了自己的宗教;D项宗教改革期间还发生了长达30年的战争,最后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点评:英国16世纪亨利八世,因为不满意教皇不批准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离婚,因为她没有生育,英国王位的继承权可能旁落到其对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所以在英国发起宗教改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会,成为英国的安立甘宗,英国国王把自己封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为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封面。
请回答:
(1)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观点,分析他翻译《圣经》的意图是什么?
(2)马丁·路德此举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基本观点,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能自主地阅读理解《圣经》,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作为中介。为方便德意志人阅读《圣经》,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2)既有利于宗教改革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本题解析:回答第(1)题时要注意先答出“因信称义”,然后再回答马丁·路德翻译《圣经》的目的;回答第(2)题时要注意承接上一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张建华在《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曾经试图对斯大林模式发起冲击,并且加速了苏联坚冰的“解冻”,但最终还是扮演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A.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C.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