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宗教改革》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04 06:58: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
A.英国宗教改革
B.加尔文宗教改革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法国宗教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宗教改革是在国王的主导下进行的,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故选A。BC项宗教改革都是建立了自己的宗教;D项宗教改革期间还发生了长达30年的战争,最后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点评:英国16世纪亨利八世,因为不满意教皇不批准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离婚,因为她没有生育,英国王位的继承权可能旁落到其对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所以在英国发起宗教改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会,成为英国的安立甘宗,英国国王把自己封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为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封面。

请回答:
(1)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观点,分析他翻译《圣经》的意图是什么?
(2)马丁·路德此举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基本观点,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能自主地阅读理解《圣经》,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作为中介。为方便德意志人阅读《圣经》,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2)既有利于宗教改革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本题解析:回答第(1)题时要注意先答出“因信称义”,然后再回答马丁·路德翻译《圣经》的目的;回答第(2)题时要注意承接上一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张建华在《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曾经试图对斯大林模式发起冲击,并且加速了苏联坚冰的“解冻”,但最终还是扮演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A.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C.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