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6:57:36
1、判断题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孔子依靠法律来维护市场秩序的情况,故选A。B正确,材料中孔子的行为都是为了关注民生;C项正确,吴狱氏“朝饮其羊”属于商业的欺诈行为,孔子进行打击;材料也能够反映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的情况。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材料中的信息其实就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除了仁和礼以外,还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右边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指出造成其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三大改造造成的直接后果
B.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D.自然灾害的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曲线图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1961年国民经济增长出现最低点,根据所学知识,出现最低点的原因是BCD三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和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上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开启中国水上运输近代化进程
B.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方式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D.没有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从材料看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英美轮船公司签订了“齐价合同”,可见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使得外商企业承认了中国民族航运业的地位,选择C项。ABD三项并未在材料中体现。
点评: 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皇权不断强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片的场景描述了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宋代之前,丞相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丞相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丞相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这三个场景从本质上说明了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帝权力的加强。故选D。
点评:本题也可以用文字资料考查:
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 C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结合材料一、二观点,分析说明两者对“人”的关注出发点的不同及其经济根源。(8分)
材料三?民生是生民之命。它表达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理性的欲望,反映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关切人们最现实的利益和意愿。它潜藏着对专制统治的排斥,内蕴着对基本人权的渴望。因此,民生观念的逻辑升华,必然是糅合民权信仰的法理叙事。——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
(2)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基本人权”应该是指什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你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解决“基本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6分)
材料四?(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和近代相比,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哪些优势?(6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答“制民之产”亦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其出发点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以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其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4分)
经济根源:材料一: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材料二: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2)基本人权:生存权。(2分)
认识:太平天国颁布天朝《天朝田亩制度》,希望以此解决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体现了农民阶级在争取生存权上的抗争,但流于空想而失败。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社会革命”,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工农民众的同情和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积极探索,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落空(或由于方案的不彻底及时局的变动而落空)。(4分)
(3)特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具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2分)优势: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济上,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思想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理论的指导。(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与归纳。依据材料一的“制民之产”以及古代中国民本实质是维护统治接利益,材料二主要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结合两则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中的经济角度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注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的民生主张即可;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归纳,特别注意要回答“认识”。第(3)问,把握材料“推动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建设和谐社会”。优势重点注意与近代对比,从政治、经济上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