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59:50
1、判断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也不断加强。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
参考答案:①16—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
②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垄断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16—18世纪中期开始;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快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
C.强化君主专制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 故选C。A项明显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为了加强皇权作舆论准备的;B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D项是道家思想。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材料五?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六?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七?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指出其所代表的学派并简要概括材料观点。(4分)
(2)材料五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分)
(3)据材料六、七和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贯通事理途径有何差异。(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2分)
参考答案:(12分)
(1)学派及观点:材料一墨家,主张兼爱非功;材料二儒家,主张民贵君轻;
材料三道家,主张对立统一;材料四法家,主张依时而变。(4分)
(2)内涵:儒家伦理道德;(1分)
关系:对立。(1分)
(3)差异:程、朱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2分)
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心中良知。(2分)
(4)可取的:①责任意识,鼓舞胸怀天下。
②崇尚道德,强调自我约束。(任一点给1分)
不可取:①纲常严苛,维系专制统治;
②压制欲求,轻视个体权利;(任一点给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反映的是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二战后能够在曾经被原子弹摧毁的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超人的主要原
因是(? )
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②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美国大力扶植④重视科技和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