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46:30
1、选择题 老子的代表作是( )
A.《论语》
B.《道德经》
C.《春秋》
D.《大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其言行编纂而成的,排除A;《春秋》是孔子编订整理的古籍,排除C;《大学》是孟子的文化贡献,排除D ;因此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老子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故应该选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圣人”之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才有可能。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发展了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和王阳明所说的“满街皆圣人”。故选B。
考点:明清批判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顾炎武的主张:反对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9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66 |
参考答案:
(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3分)。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宋代和明代。(4分)宋:程朱理学,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活字印刷的发明。
明:心学形成,资本主义萌芽。(4分,每个朝代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3)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4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分,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1)汉代兴办太学,从传播儒家思想,培养儒生,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的思想。
(2)第一小问据图示可知为宋明两朝,“条件”紧扣限定语“思想、经济、科技”从宋明理学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三个角度作答。
(3)“变化”由数据可知宋元两代民办书院呈增长趋势且民办书院数量超过官办,而明清时期民办书院数量急剧减少,官办书院数量增加且从数量上超过了民办。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控制愈加严厉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考点 :古代中国的思想
点评 :本体难度 中等,解答材料解析题要求能充分利用材料,结合所学主干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说明六国时期
A.六国相互削弱有利秦实现统一
B.是士人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
C.各国选贤举能使墨学成为显学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成为社会常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出自《论衡·效力》,描述了士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意思可形象的理解为: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为魏国出力时,魏国就会元气大伤。这一切足可见士的重要性。可见,B正确;ACD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贤能之士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