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31 08:46: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并不再是原来的很单纯、很纯粹的儒家思想,其实这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儒术”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原来的儒家思想,而是吸收了其他家的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术”的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宗法制突出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李世民的继位,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也是对孔子“礼”的违反,同时也违背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因此①②③均符合题意,而题干与“民贵君轻”不符,可以排除④。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儒家和道家。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6分)家训是指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的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2分)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在家训形式上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新”的具体内容。(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4分)


参考答案:
(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4分,答出4点即可)
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儒家传统文化;宗法观念。(8分,答出4点即可)
(2)形式方面:(1分)晚清主要以家书为形式,不以传统的专著或专门的家训单篇形式出现(2分)。
内容方面:(1分)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八股取士;(2分)重视工商业发展;(2分)具有爱国救亡意识或关注世界。(2分)
(3)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发展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概括出重视道德修养;由“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可以概括出灌输忠孝观念;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可以概括出提倡节俭治家;由“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可以概括出为官切勿贪腐;由“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可以概括出重视耕读传家。第二问结合所学从中国的专制制度、科举制度、小农经济和儒家文化及宗法观念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在家训形式上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可以概括出晚清主要以家书为形式,不以传统的专著或专门的家训单篇形式出现。由左宗棠给儿子的信中可以概括出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八股取士;从李鸿章给儿子的信中可以概括出重视工商业发展;具有爱国救亡意识或关注世界。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的家训形式及内容和材料二的家训形式及内容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家训也是子发展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另外今天的我们对传统的家训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子家训中的体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运动·左宗棠和李鸿章。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  )
A.克己复礼
B.性本善思想
C.仁的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根本,仁礼是一脉相承的,而这具有不可割裂性。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