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31 08:37: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
?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轻重工业都有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为的指导;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


本题解析:
认真分析图表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情况,建国后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主要从中共制定政策方面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威廉·C·沃尔弗斯发表的《稳定的单极世界》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单极世界和单极稳定论。他认为冷战后的美国是仅存的超级大国,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动能力的大国,世界上没有别的大国能与之抗衡。因此,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上述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
A.没有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对当今国际政治新格局缺乏清醒认识
C.没有充分认识到威胁世界和平的种种新问题
D.忽略了20世纪末美国综合国力下降的事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的联合、第三世界的崛起,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学说、法家主张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A.加紧立法工作
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加紧平反冤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我党在新时期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同民主党长期并存,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方针。……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要尊重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摘自197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
材料三?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必须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摘自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
回答:
分析材料一、材料三的不同之处及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6分)简述三段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意义。(6分)


参考答案:(1)不同:材料一是为了听到不同的意见,更好地开展工作。十二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且统一战线的对象范围明显扩大。原因是: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党的工作任务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6分)?
(2)材料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实现后的时代特点,民主党派已成为劳动者的组织,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材料二反映“文革”结束后,民主党派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6分)


本题解析:不同之处可以结合材料一“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所谓互相监督”、材料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概括。
分析原因、反映时代特征和意义时注意材料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9年《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中共十二大报告所提示的时间分别是三大改造完成、文革结束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初期。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