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32:45
1、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①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②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③兼爱非攻,节用尚俭?④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明确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峻法,再分析各个小项,“仁者爱人,君轻民贵”是儒家思想,排除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是道家思想,排除②,“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思想,排除 ③,“以法为教,今必胜昔”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主要思想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诸子百家思想相关知识,解读题干材料,甲的“以德教化”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乙的“严格惩罚”体现的是法家的严刑酷法的思想;丙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体现的是道家“无为”,顺其自然的特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格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精神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提倡大丈夫气节”、“匹夫不可夺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相关内容。比较、分析选项可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本质上从属于儒学,是儒学的新发展。综上,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 宋代 | 明代 |
51人 | 267人 | 36000人 |
参考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8分)
(2)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6分)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李贽的“异端”之学),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分)
本题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提取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提取出“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提取出“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对于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教材中也有提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本题考查对图表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加强,对妇女的压迫也越来越严重。唐朝,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明朝理学的出现标志着伦理关系的加强,对妇女压迫增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妇女的压迫也达到最顶峰。
(3)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思想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对宋明理学的冲击开始增强。封建礼教的束缚虽然加深,但是反抗也逐渐增强。这一切的根源是经济基础发生改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使得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②、③、④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没有明确提出题干的主张,排除①,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蒙昧中的启蒙·亚里士多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