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9-05-31 08:26: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 参加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④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废除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①不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成就的证据,②③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取得重要外交成就的体现,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评:建国后的重大外交活动的考查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次重要行动,①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参加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⑤中美建交,这几次重大外交活动是中国建国后的成功外交,对中国外交事业有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开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权即为“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有能的人组成的政府掌握。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才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又根据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国措施,保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
材料二?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及性质。(4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5分)


参考答案:(1)特点:国家大权分为五种形式;权能分开;分阶段完成。(3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分)
(2)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3分)
(3)客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3分)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 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
A.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
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C.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是民主法制的最大保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
?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导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因素和为摆脱危机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减灾和预防相结合。(2分)
(2)因素:分期付款和股票投机。(2分)
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2分)
(3)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两点2分)
(4)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问材料反映了分期付款和股票投机的现象,这进一步造成供需之间的矛盾。做法结合罗斯福新政内容来回答。第三问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第四问从对社会稳定等方面来说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作用,也可以从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按《上海闲话》的作者姚公鹤的说法,这是一种以“中国文法和英国字母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下列各项是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B.读音不准,阻碍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
C.应该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之品
D.丰富了汉语词汇,有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