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18:01
1、判断题 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
B.50—80年代
C.80—90年代
D.90年代以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1966”字样,结合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分析可排除ACD项,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新中国物资奇缺限量供应的现象,图为1966年发行的粮票,结合时代背景特征分析,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联合起来与美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
B.加快经济发展
C.实现政治一体化
D.抵制美苏的“冷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欧共体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主要是为了恢复和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选B项,本题重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离愁别绪的感情。诗中所述现象始于?(?)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4分)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4分)?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严重问题;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建立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2)苏: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
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苏: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另一方面逐渐束缚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扩展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高速±曾长,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结合当时的具体背景来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特征。第(2)问分析原因应结合各自的国情。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本题是典型的比较型问答题,解题时应结合两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文化建设高潮”。B项是在经济建设方面;C项是“文革”时期;D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因此只有A项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