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11:48
1、选择题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而材料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据此B符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他认为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或理论的理解。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而这与神的意志毫不相关。
——据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整理
材料三 (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
材料四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历史创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比较近6000年来的人类历史,揭示诸种文明形态及其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创建出一种新创的历史哲学体系,即文化形态理论。对西方文明的前景,他始终保留希望。
——据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伏尔泰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摒弃神学史观的价值何在?(6分)
(3)根据材料三,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分析其时代意义。(6分)
(4)根据材料四中汤因比的文化形态理论,列举两个可以成为被研究对象的文明。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汤因比对西方文明仍抱希望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政治目的:力图维护周礼,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2分)时代背景:分封制逐步瓦解,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局混乱。(4分)
(2)指导思想:理性主义。(2分)
价值:解放思想,使史学完全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反封建专制,使史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强有力的思想武器。(4分)
(3)核心价值: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2分)
时代意义:在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激励国人奋起抵抗,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4分)
(4)研究对象:希腊文明、中国文明。(言之有理可得2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可回答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相关史实);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可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等相关史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回答任一个方面得2分,满分不超过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法分封制的瓦解、社会的动荡不安等基础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而这与神的意志毫不相关”中可以得出思考伏尔泰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从理性主义的作用方面来分析摒弃神学史观的价值。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可以概括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从材料“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中可知,当时中国正在日本侵略下,中日间的民族矛盾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通过系统比较近6000年来的人类历史,揭示诸种文明形态及其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可以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的瓦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民族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观察下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再根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判断该著作最精彩之处在于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答案为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黄宗羲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这句话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都要有为公思想,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原因: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⑨“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⑩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15分。每点3分,任答5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
(2)相似性: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这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即: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⑨“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⑩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精神支柱……国内稳定……国际经济……”等关键信息可知,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性: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儒学衰败的原因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