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31 07:54: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遵循的原则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平等、团结、互助
C.和平共处
D.民族融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 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与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 而是分别由很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与判例加以规定……因此, 英国宪法被称为“不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现实的政治原则, 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山东人民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中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实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宪法的特点、地位, 并举例说明之。
(2)材料二认为, 美国宪法“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现实的政治原则。”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根据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参考答案:
(1)特点:不成文宪法。地位:近代宪法之母。事例是《权利法案》,德国、日本建立了和英国类似的宪法和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2)洛克提出分权理论,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应该分立,这是对理性政治的深刻思考。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这就将上述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3)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本题解析: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近代宪法之母”、“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不成文宪法”等方面归纳即可,事例可以结合《权利法案》以及德日的相关内容即可。第(2)问,实际上考查启蒙思想的实践,,解题时注意关键词“文艺复兴时代”“理性政治”,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整理归纳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及主张思考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建立后,在巩固国家政权的同时,通过努力,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简述这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0分)


参考答案:
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此,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建立;(5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建立。(5分)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5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宪法》,以此为核心,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发展。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家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财富》全球论坛” 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国际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史学界有“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等不同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要求;历史教训,闭关自守导致落后;中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需要。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出现了欧共体等区域集团组织;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层出不穷。
(3)第一种观点:“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性现象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的出现而日益成为现实的。第二种观点: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现代通讯手段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力图向全球扩张的产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在华北农村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改革封建婚姻制度已成当务之急。1950年5月我国颁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后,在华北农村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的婚姻制度改革,经过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和建立婚姻登记制度,最终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向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嬗变。
——张志永《建国初期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改革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的家庭伦理观。(2分)试分析梁启超的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你认为封建婚姻制度有什么弊端?(3分)


参考答案:
(1)观点: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应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2分)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等。(6分)
(2)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4分)包办、买卖、强迫婚姻、男尊女卑、夫权制度、漠视子女利益等。(3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