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7:49:56
1、判断题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言论属于?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几个“不”字,原文的大体意思是“不追求贤能,民便不争;不买贵重的货物,民便不因为钱而偷盗;使民没有欲望,民便自安”,这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相吻合;与儒家、墨家、法家观点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依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工业资本 | 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 | 钢铁产量 | 发电量 | 石油产量 |
66% | 80% | 90% | 67% | 100%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建国初期政协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选B。A项是在建国之前;C项并非法律文件,与材料无关;D项是在1954年通过的,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之后,因此不符合题意。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时,“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合作”、“共克时艰”等常出现在政治家的重要讲话中。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两极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史?实 | 推?论 |
①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宣告中国事实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创立 |
③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
④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 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已经完成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